时间:2024/10/20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本文来源:浙江融媒体」

浙江新闻客户端记者金梁徐文迪

临近农历八月十八,“壮观天下无”的钱塘江大潮又来了。

9月22日上午,浙江省钱塘江涌潮研究会在海宁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最新的涌潮科考报告。

一个月前,农历七月十八前后,民间俗称“鬼王潮”,其壮观程度不亚于农历八月十八。当时,省钱塘江涌潮研究会对涌潮潮景多样性展开现场调研、涌潮上塘风险点、滩地特征与涌潮潮景的关联性实地考察。

“前两年,我们陆续发现钱塘江大潮的起潮点发生变化,但一直缺乏实际证据。对此,我们今年首次对钱塘江全江段涌潮形态进行专项科考,终于有了全新的发现。”省钱塘江涌潮研究会会长徐有成说。

首先,钱塘江大潮的潮涌范围发生了明显改变。

据涌潮科考报告表示,与年相比,钱塘江涌潮起潮点十年来向东移动了约5千米,本次科考发现涌潮消亡点在闻堰以上约10千米,位于富春江五丰岛与东洲岛之间。

经现场观测、视频拍摄,钱塘江涌潮起潮点确认在北岸海盐县黄沙坞排涝闸和南岸余姚市新临海浦闸连线以东一带的位置。之后,涌潮历经起潮、发展、衰减三个阶段,一路上溯,行进至杭州市闻堰一带时,涌潮已不破碎,变成波状,直观上涌潮消失,但科考队员在富春江北支五丰岛附近观察到涌潮,直至五丰岛与东洲岛之间消亡,改变了对钱塘江涌潮消亡点的传统认识。

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变化?徐有成坦言,目前,他们还没有十足的底气来回答这个问题,究竟是杭州湾钱塘江喇叭口的特殊地形有了改变,还是江道地形、气象因素发生了变化,这些都需要一系列科学论证,也正是接下来要加大研究的方向。

“更重要的是,我们还发现一种新潮景。”徐有成介绍,钱塘江涌潮以前通常出现一线潮、交叉潮、回头潮、兜潮、二度潮、对撞潮、波纹潮,本次科考除对撞潮没观测到外,还在上虞东进闸以西发现了新的潮景——鱼鳞潮。

经观察,在鱼鳞潮产生之前,北南两股一线潮平行推进,南快北慢,后北潮斜向西南,并演变成波纹潮,速度加快,再与南潮交叉,在波纹潮的波峰,因水深大,南潮白色破碎潮头短暂消失,故而产生鱼鳞状,潮头后面一段似鱼鳞片状。随着南潮加快及波状潮消失,鱼鳞潮也随之消失。

究竟是什么原因形成的呢?专家们认为,由于钱塘江河口仍具有游荡性特征,主槽摆动,河床地形变化多端,加之江道河岸修建的各种工程建筑物,造成涌潮行进过程中出现多种潮型,形成丰富的涌潮景观。

哪里是最佳的观潮之地呢?从最新科考来看,在海宁段,依然是潮景最丰富的区域,盐官断面一线潮;新仓交叉潮、老盐仓回头潮、二度潮、兜潮是常见的潮景,就连罕见的对撞潮也曾于今年局部区域发生过。

在杭州段,涌潮动力减弱,潮景一般是局部一线潮、波纹潮及兜潮为主,美女坝依然存在回头潮,特别是在上游五丰岛附近富春江北支也观察到了旋滚状破碎的涌潮。

另外,很多人比较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13801256026.com/pgzl/pgzl/8138.html

------分隔线----------------------------